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糖水間的…姑且稱之為布丁牛奶芋圓冰好了


© Photo by Jas Chen

一陣子完全不想寫任何與食物相關的文章,原因無他,實在是太熱了。

才不過五月的天氣,盆地的台北已經燥熱的難以讓人忍受,某家廠牌的汽車廣告大肆地宣揚著「專家預測,由於溫室效應,五十年後的台北將成為一個大湖…」照這樣的時節錯亂的方式走下去,說不定會成真也很難講。不過台北還沒成為大湖,我已經隨身下著小雨,粒粒汗珠在絲質襯衫的覆蓋下點點冒出,我是悶熱城市中蒸煮著的魚,為了不得不的原因,開著薰衣草紫的小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頂著晃閃閃的艷陽尋食著……

怎麼吃得下呢?

雖然是在冷氣間,可是面對著眼前的寶塔肉、北京烤鴨、沙公蟹、芝麻奶烙、酒汁蒸牛肉…卻是一點點食慾都提不起來,除了採訪日式料理,清涼的生鯛魚片,或西餐裡冰鎮鮮美的蔬菜沙拉可以讓我露出笑容,其餘的,都是在廚師熱切的目光之下不得不一口一口吞食的,這輩子可從來沒想到,「吃」可以是件這麼令人痛苦的差事。

熱到發昏的週六午後,懶在家裡完全地不想出門。「出去走走吧!」一樣熱昏的緹米如是說「家裡反正也是這麼熱!」其實沒怎麼吃得下午餐,於是空著肚子的兩人,得出的結論居然是「我們去吃冰吧!」自小身體就稱不上健壯(雖說身材可看不出來)梨子、柑橘、白蘿蔔等寒性食物,向來是禁食之列,更遑論冰品,當然年齒漸增,慢慢的也就沒這麼嚴格。然而冰品於我而言簡直就稱得上是珍饈,等閒想不到吃冰這種念頭。

在亞熱帶的台灣,吃冰的記憶也是一步步成長的記憶,每一次獲准吃冰或偷著買冰吃,都是一件大事。仍記得,二年級時拿著偷偷攅下來的一點零用錢,買了一隻五元、可以挑三種口味的ㄅㄚˇ ㄅㄨ,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品嚐花生、芋頭、百香果的滋味(哎呀,好像不小心透漏了年紀…);又或著三年級時,第一次參加同學的慶生會,私下偷偷地羨慕同學的好媽媽,為慶生會細心準備的迷你自製漢堡和玉米濃湯,然後在大夥圍在電視機前爭論「鐵劍、蘭花、鷹」的男女主角時,(似乎又透漏了關於年齡的線索)居然端出一大個冰淇淋蛋糕。「原來蛋糕也有冰淇淋口味啊!」當時的我如是想。

為著了冰淇淋蛋糕,三叔帶著我回請了同學。第一次上專賣冰淇淋的小館,位於天母的醉爾思。乾淨的門面,一派香檳色裝潢,全然地不同於街邊的小攤子。長列的雪櫃整齊地排著在夢裡才能出現的、不同顏色與口味的冰淇淋,空氣清冷而香甜,完全讓三年級的我眼花撩亂。還記得最後闊氣地在菜牌上點了一盤名為「四季」的甜品,是四球冰淇淋,全是粉粉的紅色,有櫻桃、草莓、野苺與覆盆子,上面淋著草莓醬汁與碎粒的核果,十分美麗。

大一點,上了初中,通勤上下學,從車站牌到家走路也要十分鐘,中間卡著一間義美。於是仍然是偷偷摸摸的,拐進去買一隻牛奶口味的霜淇淋,怕被說不定也在附近繞的家人親戚見到,吃一隻冰也是膽顫心驚。甚而更大了一些,高中了,一回家族聚會,吃畢晚飯仍不休歇,進了雙聖再接再厲。陳家媽媽看了看我,用眼神特許可以叫上一客。為了終於可以大大方方吃冰而過度興奮,點了單子上叫價最高的「金山大地震」想著一定可以吃到最多冰淇淋。沒想到,侍應生笑笑地說:「你們人這麼多,很適合叫這個。」於是就給上了這一客八球的冰淇淋給一桌人分食,非但自個兒吃不到多少,還把原本也都摩拳擦掌準備大點特點心中的「小丑、香蕉船、水果聖代」的一干堂表兄弟姐妹的夢給「震」掉了。

然而最愛的,仍然是一盆最簡單的刨冰。

冰淇淋總是很難讓我吃完。由於少吃冰,總是吃得慢,不論是偷著吃或正大光明的吃,都很少能有在溶化前吃完一隻冰的時候,往往是捨不得地將殘骸扔進垃圾桶的下場,因之車站牌到家中之間的公用垃圾桶位置可都很清楚。刨冰則不同,吃完多了份有透明度清涼不說,嘴裡也不容易有甜膩的餘味。由於便宜,多半我也只挑著豐美的配料吃,圖他的清涼,剩下湯湯水水,不過就是冰塊與糖水的另一種型態,若留了下來也不會有種惋惜,更兼且,吃刨冰有一種小吃店的風情,大學生的、校園式的,很不一樣。

大概很難讓人相信,第一盤正式的刨冰,我是在上了大學才吃到。當時的男友也是個家中不讓多吃冰的孩子,一旦解了禁,發了瘋似地帶著我,大街小巷的尋冰吃,永康街的冰館、政大的中泰水果冰室、台大的台一冰店,都是時時駐足的地方。我喜歡冰館三月才有的當季草莓冰,喜歡台一獨到的麥角冰、喜歡現在已改建成麥當勞的中泰冰果室的綜合水果冰和泡麵加蛋。然而吃來吃去,最愛的依然是永恆不變的任何一間店都有的布丁牛奶冰,只是偶爾也會叫盤芋圓冰就是了。

在紐約整整四年,幾乎吃不到刨冰,除了遙遠的法拉盛有,再來就是中國城裡的武昌排骨有賣,由於不容易吃到,對冰的思念在溫帶國家裡也就慢慢地淡下來,現在人在台灣,連要吃碗冰要到哪吃,都得讓緹米打電話問也住在左近的友人。 在內湖路上的小巷子裡轉來轉去,終於發現了這間名為糖水間的小店。好久沒吃到刨冰了呢!忍不住貪心的加了三個布丁和芋圓。我想,滋味就不用我說了吧?


似乎拉哩拉雜地寫了一大堆嚴格說起來不能算是食記的東西呢,不過總算是滿足自己對於冰、好久不曾的思念吧?

1 則留言:

KLWu 提到...

吃冰, 對下港人來說
這是一種 life style 吧

故鄉在北回歸線往北走約三公里的地方我小時後是個診所常, 因此, 食物上常常受到很嚴格的限制, 唯讀吃冰, 大家就不這麼嚴格執行, 因為, 在這麼炎熱的夏天, 這可是消暑的好方法

我爹曾經帶朋友回家打麻將, 要把小孩子勸離牌桌邊緣的唯一方法就是給小孩子吃紅, 於是, 我手上就有兩張紅通通的拾圓鈔票, 隔天, 我放在彩色筆盒子裡頭, 在短短的10分鐘下課時間裡頭, 一次又一次朝著福利社進攻, 目標只有一樣, 兩塊錢的糖水枝仔冰

福利社裡頭有太多選擇, 我對枝仔冰卻情有獨鍾, 非常不同於百吉冰棒, 也非常不同於盒裝小美冰淇淋, 枝仔冰最好吃的階段並不是直接從冰箱中拿出來的時候, 而是要等個幾分鐘, 讓冰稍微軟一些, 這時候咬下去, 會在嘴巴裡頭迅速化開, 甜在嘴裡, 涼在心裡, 所以枝仔冰講究吃的技巧與速度, 在融化之前, 必須快速把冰給吃完, 即使滴水, 也得很有技巧不讓糖水低在白色制服上, 以免失風被捕

暑假, 沒有福利社, 也沒有零用錢, 可是夏天不會因為這樣而把氣溫稍稍下降, 因此我跟我姐又發展出另外一套吃冰的好方法, 冰箱製冰盒+砂糖, 把冰箱製冰河的冰倒到杯子裡頭, 再把適量砂糖加進去, 攪拌之後, 又是一到消署涼品了

小孩子會漸漸長大, 嘉義的夏天一樣還是很熱, 只是, 高年級的小孩子會開始跑出去外面吃冰, 當小朋友的腳踏車離開陸橋下, 第一個看到的商業行為就是冰的交易, 只是, 這是一家專門賣冰塊, 賣剉冰給冰店的大盤商, 每當天氣一熱, 就看著女老闆很酷的騎著KAWASAKI打檔車, 到處載著冰塊, 或是一袋又一袋的剉冰到各個冰店或冰攤, 呵呵, 很像毒品大盤商, 分配著每一家冰店的供給量

說也奇怪, 我家附近的冰店密度之高還真的冠於嘉義市, 似乎大家都以剉冰為中心點來開店吧

距離金三角, 呃, 應該說, 剉冰工廠最近的 是一家果汁汽水攤, 一杯五塊錢而已, 如果想更涼快一點, 可以點一包果汁挫冰, 10塊錢可以涼爽一個下午, 非常划算

到了國中, 依然沒有脫離金三角的供給範圍, 學校門口有一堆賣台式挫冰攤, 先解釋一下, 所謂的的台式剉冰, 就是剉冰, 加粉條, 粉粿, 粉圓, 綠豆, 紅豆, 番薯, 芋圓, 鳳梨, 為什麼要叫台式剉冰, 因為什麼都有, 還有芋頭番薯, 哈哈, 愛台灣啦

到了高中, 腳踏車範圍遍及嘉義市, 只是, 那時候比較酷的是到速食店喝可樂, 吃冰就不在是第一選擇了, 雖然如此, 嘉義還是有一家很有意思的冰店, 海風冰果室,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裡頭可以點失戀果汁, 若干年後我帶著曖昧對象回嘉義, 她喝完失戀果汁後, 幽幽的告訴我, 原來過去人家講說失戀吃香蕉皮是不夠的, 還得加上個葡萄皮才算完整啊

隨著活動範圍越來越大, 我品嘗過成大的綠豆汁, 彰化的紅豆冰, 卻仍然忘不了嘉義的剉冰, 每當我看到台一冰店人山人海, 我總是很不解的問, 真的有這麼好吃嗎

life style 吧

吃完冰之後 那種涼爽滿足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