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開始了「微醺」這一個系列,那麼再來說「紅酒初探」這堂課,應該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既然在麗絲玲那一篇已作過開場,這裡就直接開始介紹,我很喜愛的這款紅酒,席哈子。
這一回同樣地品了五支酒,依序是梅洛 Merlot卡伯內 Cabernet Sauvignon、黑皮諾 Pinot Noir、席哈 Syrah、馬爾貝克 Malbec。
如果我夠誠實,那麼所有熱愛紅酒的朋友們大概會將我踢出所有的紅酒品酒會中。因為,其實,我啊,還真是不喜歡澀嘴的感覺呢!當然可能有許多人會說,許多價高昂或年份真是很好的紅酒,澀味會降到最低;也會有許多人說,這紅酒不就是帶了點澀味,以至於很特別的嗎?這都對,不過人的喜好各有不同,這裡純粹就是我個人的偏好問題,我想跟酒好或不好沒什麼關聯。
一直不知道酒的澀味從何而來,上完了課才恍然大悟。我向來偏好白酒和辛芬黛爾 Zinfandel,沒去多想過原因,不就是愛與不愛,很容易。現在發現,紅酒的製作過程中,是連皮一起,完整地取用紅葡萄,所以才會有許多層次不同的口感;而白酒是白葡萄只取汁液,辛芬黛爾 Zinfandel則是紅葡萄(也有白葡萄或混合的)去皮釀造。換句話說,原來一直不為我所喜的,是葡萄皮啊!說來也挺奇怪,我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人,雖然說懶這個原因要居大部分因素,但這先決條件,也是要我不排斥、甚至有點喜歡葡萄皮咀嚼起來的滋味才行,不然,如不愛皮又不願剝皮,想來只有不吃葡萄這一途徑了。我雖不是樣樣水果都愛,葡萄是很喜歡的,那麼,為什麼不愛紅酒中的葡萄皮味呢(葡萄皮味?這樣說似乎怪怪的…)也許是因為那個皮也放得過久的緣故吧?(笑)
席哈 Syrah比較起來,比較不那麼常聽到,聽說也是產量稀少的緣故,如果喝真正是法國出產的,似乎相當貴,所以這一回的初體驗,喝的是阿根廷產的。
我晃晃杯中的酒,細細觀察酒汁在玻璃杯上留下的痕跡,據說這叫「腿」,可以看出酒體的完整度。席哈 Syrah的香氣稍微嗆了一些,不過我喜歡。學習著像是漱口一樣,讓口腔充滿紅色酒汁的左右滾動,據陳忠義老師的說法,這樣可以充分品嚐一支酒的味道。
的確,如此這般效法之後,奇特的味道在口腔壁、舌尖、舌根產生諸多不同的滋味變化,依不等量的強度衝擊,產生陣陣人在南國的錯覺。那種味道,與其說是果實、香料、橡木桶還是煙味這些個味道,都不真的恰當,不能真正形容,如果說是這些味道的綜合,倒還勉勉強強。比較起來,其他種類的紅酒,也許可以單獨的嚐到某些isolate的滋味,或著混合一些陽光,不過跟席哈 Syrah的差異,大約就是葡萄與葡萄酒的區別,如果說卡伯內 Cabernet Sauvignon可以讓人想到陽光、梅洛 Merlot可以讓人想到豐盛的果園,那麼席哈 Syrah的威力大概是閉上眼就可以想像出自己在日照強烈的果園裡,觀賞著還在枝頭的葡萄所散發的成熟滋味,慢慢隨著葡萄農的採收,擠壓果實的汁液連著單寧酸的特殊香氣,在四周散發,於後是啣著菸的工人,將酒成桶成桶地裝好,置於陰涼的地窖,慢慢地等待可以被取用的一日來臨……這樣完整的想像,雖然說這樣形容在酒家面前,未免有些矯情,但席哈子確實遞給我這樣的感受,是慢吞吞走完了葡萄的一生,然後再步入葡萄酒的全部過程,這樣不同的體驗。
三個星期後,其實也就是今天,在7-11裡偶然地發現一瓶叫做席哈˙卡伯內 Syrah Cabernet的酒。我依然地不懂酒,不清楚這該算是什麼樣的分類,不過在悶熱地午後,在小7裡想起葡萄香,多少也給了我一些動力寫下這篇文章。
關於品酒課程,你也可以看看這裡: